把握戰略機遇推動新一輪發展——兩會時間看中國信心

信息来源:广州泰国瓶船运公司 作者:货代人 发布时间:2016-03-24 14:15:05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進程在加快,新機遇不斷涌現。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至今未復蘇正軌,國際金融和大商品市場持續震蕩,全球貿易深度調整。國內本来過剩的產能很難通過出口消化,“堰塞湖”水位升高加劇了困難和風險。

習總1月29日在地方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集中體現了“十三五”甚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發展标的目的、發展著力點,是管全局、管底子、管長遠的導向。

盡管此中有主動換擋提質的要素,也不乏增長亮點,但免不了一些唱衰中國經濟之聲复兴,也有人對中國經濟前景暗示憂慮。

李稻葵委員指出,中國人均GDP目前大約是美國五分之一,日韓等逾越“中等收入圈套”的國家在達到类似程度后,仍连结中高速發展10到15年。中國市場大,發展不服衡,完全有能力连结更長時間的中高速發展。

……

南海之濱,大鵬展翅。

放眼全球,中國經濟增速位居前列,佔世界經濟總量15%卻貢獻了世界經濟增量的25%。英國財政部商務大臣吉姆·奧尼爾說,要實現中國6.9%增速帶來的經濟增量,英國經濟需要年增長22.5%,而印度需要增長34.5%。

“轉型關口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很大的壓力,同時蘊含庞大的發展潛能。我們要堅定决心,順應趨勢,用好戰略機遇。”全國代表、濟南聖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說。

杭州民企科爾集團2015年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蘭卡斯特縣建筑投產了一個紡紗廠。盡管該地人工成本仍比中國貴,但電費比中國廉价一半以上,棉花廉价近一半,還能够規避反傾銷。據參與這個項目标當地原招商工作人員林新偉的觀察研究,美國制造業生產成本2009年約是中國12倍,2015年已縮小到大約3倍。

新平台新亮點:根基面沒變新機遇涌現

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這是地方在深刻阐发中國經濟所處的階段性特征和面臨的凸起矛盾后,開出的一劑安身當前、著眼長遠的良方。供給側結構性就是用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无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進一步簡政放權,鬆綁企業激活市場。國務院2月19日发布決定,第二批打消152項地方指定处所實施行政審批事項﹔國家發展委等七部門開展權力和責任清單編制試點。

習總1月18日在省部級次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專題研討班上強調,“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就是進入新常態。這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

——三大國家戰略積極推進,各地發展積極性充实調動,新的“增長極”正在制造。

就業穩則大局穩,收入漲則定。本年1月份,全國調查失業率连结在5%以下﹔2015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超額完成312萬人﹔全國居民人均可安排收入實際增長7.4%,快於經濟增速0.5個百分點。

——把握新機遇,中國經濟發展要靠新的指揮棒。

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世界的目光將再次聚焦中國。在轉型升級的歷史關口,阐发戰略機遇,研判形勢任務,完全能够相信,中國將向世界傳遞出有條件、有能力连结經濟健康穩定增長,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堅定决心。

挑戰重重,中國經濟沉穩應戰的底氣來自何方?

新年伊始,經濟發展“新”意萌動。1月份,商務部重點監測網絡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34.5%﹔當月全國電影票房收入增速近五成﹔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6.3%。

人們有来由相信,“十三五”開局之年的全國兩會,將會构成行之无效的轉型升級的中國方案,充实把握戰略機遇,增強决心,匯聚力量,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新華社記者 記者劉錚、吳雨、高敬、王優玲、李延霞)

猴年春節,600萬出境過年的中國旅客“刷”出境外消費900億元人民幣的新紀錄。這充实反映國內產品質量、檔次不克不及滿足敏捷提高的需求等供給側問題,也有國內稅費和畅通環節成本偏高档體制機制問題。

——把握新機遇,關鍵在於抓落實、重行動。

背后的奧秘在於:深圳研發投入佔GDP比重已達4.05%,全世界隻有以色列和韓國這一比重超過4%。深圳高科技企業超過3萬家,華為、華大基因、大疆無人機等成為全球行業翹楚。

在協調發展方面,以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用三大戰略帶動區域協調,中國經濟將走得更穩﹔在綠色發展方面,實施最嚴格的環保轨制,推動低碳循環經濟,中國經濟將走得更遠﹔在開放發展方面,順應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和產業新趨勢,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將不斷提拔﹔在共享發展方面,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的增強,將凝结起發展的強大動力。

化决心為力量:抓住新機遇引領新飛躍

深化財稅,鼎力為企業減負。2月1日起,停征價格調節基金等多項涉企收費,打消处所違規設立的性基金﹔國家將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減稅力度,並嚴查涉企違規收費。

若何对待當前的困難?若何擺脫“換擋焦慮”?要看更深一層的戰略布景,即中國經濟這盤大棋正在謀求新破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為國家严重戰略,2020年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明確。《中國制造2025》確定了新一代消息技術產業等十大重點領域。未來五年,將實施一批國家严重科技項目,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核心,构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撑科技轉移轉化的五項重磅政策办法集中出台。

經合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裡亞留意到,中國更多城市正逐渐向農民工供给根基公共服務,這將釋放新的消費潛力,從而支撑經濟增長,並幫助實現更為平衡和公允的增長。

鋼鐵業是當前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縮影。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與外需的疲弱和動蕩交織,加大了步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繼2015年中國經濟創25年來增速新低后,本年1月份出口等經濟數據繼續下行,開局之年面臨庞大挑戰。

過剩產能敏捷出清,服務業短板加快補上。春節前夜,鋼鐵、煤炭去產能攻堅戰打響,5年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到1.5億噸。旅游、健康、養老、文化、教育培訓等服務業發展正步入快車道。

脫胎於傳統化工企業、為降低物流成本而建的公港項目,现在成為企業發展最快的增長點之一。“雖然傳統產業產能過剩,但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嚴重不足。把生產端的服務做起來,更好地支撑制造業轉型發展,中國發展就更有决心和底氣。”全國政協委員、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暗示。

隨著“一帶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國家戰略的推進,促進區域合作、推動企業“走出去”成為各地發展的新機遇。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發展委副主任吳道聞暗示,三大戰略為世界經濟供给了“中國機遇”,也為中國經濟拓出了更廣空間。处所發展的决心來自於充实操纵政策紅利,抓住機遇投資结构。

7.8%、8.4%、8.7%、8.9%,鵬城深圳2015年經濟增速逐季上揚,劃出一道上行線。

原標題:把握戰略機遇 推動新一輪發展——兩會時間看中國决心剛剛在上海閉幕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中國經濟前景成為討論熱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認為,中國正通過加速結構性,重塑一個更具包涵性、更可持續的中國經濟。

“我們的工作圍繞著引領經濟新常態、貫徹發展新展開。我們的决心來自於對中國發展條件的客觀評估。”國家發展委主任徐紹史說。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速度換擋節點、結構調整節點、動力轉換節點。

2016年已經成為推進結構性的攻堅之年。一項項办法在發力,一系列供給側調整在推進:

歷史地看,邁入“10萬億美元”俱樂部的中國經濟,现在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相當於5年之前增長1.5個百分點,10年之前增長2.6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城鎮化升級的新機遇在集聚,蘊含著新的強大驅動力,我們有一手的‘好牌’。”遲福林委員說。

新常態新變化:發展環境和機遇內涵變了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從中等收入邁向高收入的轉型關鍵期。過去支撐經濟兩位數增長的國內外環境變了,戰略機遇期的內涵也變了,不克不及再用老目光看今天的經濟,而要看到新趨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

“當前中國經濟的看點並不在於GDP增速的放緩,而在於GDP構成重頭成分的轉變進程,即從制造業轉向服務業,從投資和出口轉向國內消費。”美國耶魯大學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一語中的。

——把握新機遇,要貫徹新思、新決策。

“生產一噸虧一噸,兩斤鋼材都賣不出一斤白菜的價錢!”全國代表、湖南冷水江鋼鐵公司董事長陳代富,談到鋼鐵行業現在的形勢感伤不已,“大規模擴張的老走到了盡頭,必須闖出一條新。”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根基面沒有變,韌性好、潛力足、盘旋余地大的特征沒有變。

——國內生產要素、比較優勢和世界經濟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勞動年齡生齿數量從2012年開始連續下降,農民工工資近年來以兩位數增速上漲。不僅要素成本優勢弱化,并且資源環境瓶頸愈加凸顯。

“我認為中國有一個的前景,中國將為世界創新做出更多貢獻。”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一個多月前在冬季達沃斯論壇上暗示。

一款“全景故宮”的輕應用前不久走紅網絡,用戶能够足不出戶通過手機領略故宮360度全景,推出這款應用的微景全国科技无限公司是客岁剛成立的一家創業“新秀”。

客岁全國平均每天誕生企業1.2萬戶,最新統計本年1月日均新增企業1.5萬戶,簡政放權、商事登記正在激發市場活力。

初春的杭州,乍暖還寒。杭州傳化公港,貨運班車來回穿越,一派熱鬧气象。2015年這裡的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三成,絲絲暖意劈面。

——逾越“中等收入圈套”的新的階段性特征,改變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內涵:從加快發展、擴張規模,變為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縱觀全球,從“中等收入”邁向“高收入”,日本花了12年,韓國花了8年。還有不少國家在長達半世紀時間裡未能更進一步。據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传授李稻葵研究,二戰后全球上百個經濟體中,隻有12個冲破了“中等收入圈套”,關鍵在於可否順利轉型升級。

[打印本页] [返回上一页]

发表评论



[完成后可按Ctrl+Enter发布]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